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玉山真人的原创博客

闲暇时抒写某些顿悟或渐悟,拍摄某些动物与静物。这一隅,欢迎您的光临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戏说“隐士”  

2013-06-08 21:27:56|  分类: 醉看尘嚣[原创杂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戏说“隐士” - 李玉真 - 玉山真人的原创博客

周末得空,无聊之间居然想起了传说中的“隐士”来。对隐士的诸般揣度,于是便都联翩而至;欲待百思,玄想种种,却无一解。适逢戒酒,想当然地“戏说”一番,用以助兴,不亦无可厚非乎?

纵观古今,“广义”地看,历史上仗着一“隐”而“显”的“隐士”,诚可谓多如牛毛,只可惜现代生活跟隐士无涉,令人无法近距离谙习其中究竟。但老人家的对他们的“研究”愿望犹如骨鲠在喉,只能一“吐”为快。

何谓隐士?标志似乎有二:其一、必须是躲起来,至少是不显摆,否则说不上“隐”;其二、必须是“士”—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或者是品德修养,至少要有点名望。隐士当跟“品行高洁”沾点边,否则众多的负案在逃者也算“隐士”的话,岂不辱没了这个有点好听的名声?隐士的综合含义,无非就是要么躲起来要么不显摆的“文化人”或者说“好人”。

从“士”的角度去看,隐士应该是古代的特产;只要分析“隐”的因由或状态,便可基本了然——

古者,一些人满肚皮的文章,却畏葸不前,怕“摊上”大事儿,于是躲进深山老林,结果反而摊上大事儿,不仅祸及自身,还牵累家人,如每年寒食节人们都容易想起的那位;一些人觉得身在公门太累太憋屈,于是勇敢地走人,如穷得只剩下菊花依旧照饮不误的那位;有些人的“隐”,则表现为既不肯效力又不愿远遁,仅仅喝了酒后装疯卖傻,尽管喝到酒精中毒,最终还是难逃厄运,如把住房视为裤衩,经常在家中不着寸缕,反而责怪别人钻进去的那位;一些人则是想发迹不得而舞文弄墨玩点雅好,如因为“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”而被唐玄宗冷落的那位;一些人则在不被赏识之后沉迷于歌楼酒肆怡然自乐,如自视为“白衣卿相”、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”而被宋仁宗剥夺考试资格的那位;一些人只是暂时地蛰伏,以等待心仪的“明主”,如渭水边钓鱼的那位、在南阳种地的那位;有些可能是功成身退、衣锦还乡,如勾践手下跟美女一道遁迹的那位,如赵匡胤的酒宴上“被辞职”的那群;还有些人可能是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,自始至终跟公门无涉,或居家度日,或入名山古刹。

隐士的“类型”,林林总总,简直没法穷举。

除了可以进行上述种类划分,隐士还有真假之别。真隐士无欲无求、淡泊名利,在自然经济背景下基本上是靠着体力劳动勉力生存。他们可以不读书,更可以不著述,除了名姓,别的掌故不为外人所知,有时甚至连这“名姓”都没法检索,让人真伪莫辨。假隐士一般有着跟真隐士类似的外部环境,但却不安于现状,有的目空一切、怨气冲天;有的待价而沽、汲汲功名;有的把自己的名字嵌进等身的作品,想跟文字一道流芳N多年。真隐士躬耕自给,常有衣食之虞;假隐士抚琴啸傲,旱涝无忧。真隐士落落寡合,还会因不合时俗而饱受诟病;假隐士一边享受物质生活,一边包装精神世界。真隐士往往不知自己身价几何,假隐士常常自视为“大贤”。真隐士为隐而隐,不隐而隐;假隐士为“显”而隐,隐而不隐。真隐士似愚实贤;假隐士似贤实愚。——此之所谓“贤”者,不贻害于时代之谓也。

介乎真与假、贤和愚之间的,是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无暇顾及“隐”或“显”的芸芸大众。

屈指之间千百年过去,时光一纵步跳进了现代文明。到如今,传说中的“隐士”早已是比国宝还珍稀的物种。原因可以大略地归结为:“士”舍不得隐——满肚皮文章的读书人走错路都是,如果撇开学力真伪不论的话。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学问缠身,就担心被重用而躲起来,那毫无疑问是荒谬可笑的。公门的诱惑力是大大的,面对受用不尽的荣华,“士”不趋之若鹜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;反言之,“士”不入公门并没有谁来勉强,不但不会因此被祸,而且可能受到嘉勉——为别的试图跻身者腾出了机会。

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文明:从高山到大海,从空中到地下,从城市到山林,从侯门到草莽,无孔不入,让“士”欲隐而不得;欲隐者对世界大千,做不到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,更做不到寡欲清心。稍微细心一点,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“奇观”:放牛老汉(姑且把他们想象成“隐者”)眼睛看着牲口低头啃草,耳塞里却是嗲声妖娆;渔翁一边执迷于泽畔垂钩,一边不停地跟外面的精彩世界频繁联系;山门里面的大屏幕上绿男红女熙来攘往,让隐者静心不得;有的索性来个既惊世又骇俗的壮举:披着神圣的辉光跃出山门,纵身俗世的商海,然后盆满钵满。……

时代跨入二十一世纪,人们的生活离“隐士”更加遥远。除非你承认自己是抱残守缺、泥古不化、因循守旧、墨守成规之类的贬义“另类”,否则千万不要以“士”自居,更不要以“士”自诩,哪怕你读过书也不行,学富几卡车都不行。不过,也不能说如今就没有隐者,比如江湖上技艺精湛的从业者,在街头或田间自食其力的劳力者,甚至于一些知足常乐的劳心者,但他们都只是“者”而不能算作“士”。他们无须刻意地淡泊名利,那名利自然会跟他们划清界限,避他们犹如瘟疫,离他们何止于十万九千里?然而,他们的内心无愧、无悔、无惧,因此不会刻意地躲起来。现实生活对他们来说,本来就属于无心包装毫无机巧的不隐之“隐”。

归根到底,只要发迹者适当懂得敬畏天地良知、律法和使命,懂得少一些骄矜,只要平淡者懂得知足和感恩,懂得自爱和自重,那么,无论身为“显者”也罢,“隐者”也罢,便都是值得尊重的了。尽管对于前者,因为善念善行的普遍稀缺,离人们的心理预期,尚有一段南辕北辙的路没法不走。除非在良知面前有所愧,在劣迹面前有所悔,在律法面前有所惧,否则,任何人的生活都实在是跟“隐”风马牛不相干。换言之,除了逃避责罚之“隐”,馀者大可不必效法;就算是此类“隐”,多半注定是要无功而“返”——被捉回来的。

对常人而言,想当“显者”不太切合实际,想当“隐者”,好像也无多大的必要,因为作为普通人,有时哪怕是拼尽全力去显摆和炒作,也难得有人停步施舍一点注意率,何况是心未必甘情未必愿的漫漫之“隐”呢?

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